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胡恬恬)今日在中大校園舉辦的「一帶一路」中醫藥發展聯盟校長論壇2025涵蓋多場圓桌會議,來自各國專家各抒己見,討論傳統醫藥在「一帶一路」國家發展現狀、人工智能與中醫藥發展等議題。
以下爲香港文匯報記者梳理的論壇內容亮點:
1.苗醫藥傳承與國際化的實踐經驗
貴州中醫藥大學校長周英:中醫藥國際化正面臨從「走出去」到「走進去」的深刻轉變。實驗室的創新成果如何實現產業轉化、中小企業的技術需求如何精準對接科研機構的攻關能力、傳統醫學的獨特價值如何獲得國際規則體系的廣泛認可,是中醫藥國際化目前面臨的挑戰。
貴州擁有6532種藥用資源,佔全國中藥材種類的三分之一。近年來,學校重點推進三項工作:打造苗醫藥傳承創新平台,推動苗醫藥的科學化發展;構建政產學研用協同體,與國藥、同濟堂、貴州百靈等企業合作,將多種民族藥成果轉化為年產值過5億的臨床用藥;搭建國際化合作平台,與英國大學聯合開設特色專業及課程,推動民族醫藥研發邁向精準化與科學化。
2.傳統醫藥在「一帶一路」國家的發展
塞爾維亞:傳統醫藥在該國於2010年正式納入醫療體系,但僅限於部分領域,如草藥治療。塞爾維亞生物研究所積極與上海藥物研究所合作,推動跨國科研合作。代表強調:「我們致力於以科學方法驗證傳統醫藥的療效,並將這份遺產傳承給下一代。」
馬來西亞:傳統醫藥發展較為成熟,政府不僅立法規範中醫執業資格,還將中醫課程納入西醫教育體系,該國保險公司也已開始涵蓋中醫治療費用,進一步推動傳統醫藥的普及。代表表示:「我們的學生必須學習中醫與西醫課程,以促進兩種醫學體系的融合。」
泰國:傳統醫藥與中醫的結合仍處於探索階段,標準化是當前最大挑戰。
斯里蘭卡:通過設立自然產品研究中心,致力於傳統藥方的科學驗證與臨床試驗。代表表示:「我們需要更多國際合作來填補傳統醫藥在科學驗證上的空白。」
老撾:目前缺乏完善的實驗室設備與資金,正計劃與香港及中國內地合作,提升傳統醫藥的品質控制能力。
新西蘭:面臨文化整合的挑戰,當地中醫學校嘗試將毛利文化與中醫結合。代表分享:「我們希望通過教育讓更多毛利人受益於中醫,同時融入主流醫療體系。」
3.AI助力中醫藥傳承創新
內地專家:「中醫體質AI智能項目」、「中藥材全流程溯源平台」等,利用AI技術將中醫專家的經驗數字化,將中醫藥數據標準化,助力年輕醫生提升臨床水平。專家表示:「AI是賦能中醫藥的新興技術,我們需要守正創新,平衡道與術的關係。」「AI技術能有效加速古籍知識的整理與應用。」
泰國專家:中醫在泰國深受歡迎,AI技術在數據收集和輔助診斷方面具有潛力。專家表示:「我們正在建立中泰草藥數據庫,希望通過AI技術提升中醫診療的精準度。」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AI技術雖能助力中醫藥發展,但仍面臨標準化、人才培養等挑戰。「人才培養是關鍵,高校需加強交叉學科建設。」他們期待3年內看到中醫藥的智能穿戴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