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針對「港漂」學生的騙案數量及金額,雖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惟金額仍然巨大。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反詐騙協調中心總督察黃智雯7月11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前5個月,警方已接獲2574宗電話騙案,當中49名受害人是「港漂」學生,較去年同期的89人下跌四成。其中,涉及「港漂」學生的騙款金額達4400萬港元,較去年同期的8100萬港元下跌四成。
「港漂」學生單一騙案最高達1000萬元
黃智雯續指,很慶幸警方早前所做的反詐騙宣傳有起效,令騙案數量成下跌趨勢,唯學生損失的金額仍相當之大。她提及7月10日警方反詐騙協調中心(ADCC)剛接獲一單求助案件,案件涉及「港漂」學生,受騙人於今年4月收到自稱為內地官員的騙徒電話,受騙人聽信騙徒言論並分開多次轉賬給騙徒,等醒悟後累計被騙金額已達1000萬港元。
為有效防範來港新生墮入騙案,提升「港漂」學生的反詐騙意識,香港警方7月11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警方反詐騙協調中心正聯合多部門以多渠道、多形式宣傳幾種常見的針對「港漂」學生的詐騙手段,期望以此杜絕相關騙案再次發生。
黃智雯提到,2024年涉及「港漂」學生的詐騙案中,有8成受騙人在赴港第一年時已經被騙,甚至有受騙人在未開學時已經墮入騙案。她認為,騙徒正是利用受騙人未熟悉香港環境,未能及時接觸本港防騙資訊,以此成為目標群體,故警方今年提前做好準備,令「港漂」學生赴港後可第一時間接收反詐騙信息。至於為何騙徒會掌握「港漂」學生的個人資料,黃智雯指,不排除學生個人資料經不法渠道洩露。
警方拆解4大騙局 冀學生提高警惕
發布會現場,警方向傳媒展示數條由ADCC連同入境處、國家反詐中心及國家移民管理局拍攝的防騙短片。商業罪案調查科反詐騙協調中心高級督察溫璧而介紹指,防騙短片用真實案例來拆解專供「港漂」學生的詐騙手法:
1.有騙徒利用招聘平台或假扮商家以高薪兼職的手法,誘騙學生參與虛假交易,使學生墊付資金或提供個人資料,以造成學生財產損失及個人信息洩露;
2.有騙徒假冒內地公安或官員,利用電話或信息聲稱「港漂」學生涉嫌刑事案件,需要交保釋金或個人資料以證清白,受騙人會因恐慌而輕信騙徒言論,導致金錢損失,或個人資料洩露;
3.「黑中介」騙案中,騙徒會以「擔保錄取」的藉口,游說「港漂」學生交大額定金及個人資料,受騙人不單受到金錢損失,更有機會因為遞交虛假文件而負上刑事責任,被遣返出境;
4.還有租屋騙案的騙徒,專門針對新來港讀書的「港漂」學生,以低價租金或折扣要求學生墊付大額租金,或者將同一單位租給多人,以達到騙取財產的目的。
溫璧而透露,防騙短片未來將於學生辦證大廳及出入境大堂循環播放,以提高新來港學生的防騙意識,從而實現「兩地聯手,天下無詐」,共同守護「港漂」學生的人身安全及個人財產。
此外,ADCC更將赴內地城市舉辦反詐騙講座,並與香港各大專院校聯手開展宣傳,更聯同香港金管局、銀行業界、地產代理監管局以及電訊商等,警方亦向銀行、地產業前線人員派發防騙宣傳單張,期望「港漂」學生在抵港後第一時間獲取反詐騙宣傳資訊。
此外,警方表示,新界南地區內有多所大專院校今年招收超過1000名內地學生,該地區擁有數所大專院校、科技園及小區屋苑,有不少「港漂」學生、專才在該區居住、生活。新界南總區防止罪案辦公室主任陳詠君總督察指,該區警方一直致力於宣傳反詐騙,去年3月,沙田警區製作第一封警務處長的歡迎辭宣傳單張,並在進入大專院校做講座時,即場派給現場學生、家長,反應熱烈。有學生在聽完講座後,了解騙徒手段,並成功幫助身邊朋友識別騙徒電話,有效提升「港漂」學生的防騙意識,讓公眾了解到警方重視「港漂」群體。她表示,這是一個良性宣傳,今年可以從新界南推廣到全港其他警區。
入境處:申請人若遞交虛假文書 最高可判14年監禁
入境處總入境事務主任(優秀人才及內地居民)樊建中則重點介紹幾種「黑中介」的詐騙手段,他表示,有「黑中介」利用保證成功為噱頭,期望透過虛假承諾招攬生意,並要求申請人繳付高昂訂金,但「黑中介」收到申請人的申請費後,並沒有將申請交給入境處。此外,有「黑中介」為了招攬生意,故意為不符合簽證資格的人士偽造學歷文件,以獲取在香港就讀或者工作的簽證。
對此,入境處嚴正聲明,入境處設有機制,就滿足簽證或者進入許可的申請進行嚴格審批,不存在任何保證獲批的特別渠道;所謂的「保證成功」純粹是失實及誇張的宣傳伎倆,申請人切勿誤墮騙局。若發現有人使用虛假資料,入境處必定追查到底絕不姑息,即使申請人透過中介遞交申請,也要確保遞交的資料是正確及真實的;若申請當中涉及虛假文件,申請者本人亦都可能承擔刑事責任,最高罰款15萬港元及監禁14年。
樊建中提醒所有申請人,各項入境計劃申請流程以及所需文件,已經很清晰地列在入境處官網,申請人可以在線上試行辦理申請,過程簡便快捷,不需要透過中介申請。他提醒市民,除非是使用香港入境處的預約提示服務,否則入境處是不會用預錄語音形式致電市民,更不會電話轉移至其他機關,不會要求大家提交個人資料。
他說,入境處留意到近日有人在社交平台宣稱「交3000萬加密貨幣即可獲得香港永久居民資格」,這些都是虛假信息,重申香港永久性居民的申請資格是根據相關的法例處理,市民要提高警惕。
警方強調,臨近開學季,即將赴港求學的內地學生需提高警惕,提升防騙意識,如遇疑似騙徒致電,應盡快告知家人並聯絡警方,或致電「防騙易18222」熱線,切勿輕信他人,墮入騙局。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劉妍伶報道;視頻攝製:Sunny、鹿洺)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