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2天1家!排队、抢C位,医药IPO“挤爆”港股背后

E药经理人2025-07-01

2025年上半年,港股生物医药市场重新热闹起来了。

6月27日,16家企业同时递交招股书,其中医疗健康板块占了4席; 6月,仅医疗健康领域的港股递表企业就有15家;还有41家医疗健康公司在排队。港交所罕见地恢复了“连轴转”的热度。

(数据来源:Wind)

(数据来源:Wind)

一边是锣鼓喧天,一边是数据迅猛上扬——2025年上半年,已有10家生物医药企业成功登陆港交所,数量几乎追平2023年全年,超过2024年全年,市场热度显著回升。

更重要的是,这并非“虚火”——募资总额达到174.89亿港元,逼近2021年鼎盛时期。恒瑞医药以113亿港元占据“半壁江山”,其余9家公司虽募资总和为61亿港元,但也明显高于2022-2024年的平均水平。

不过,表面热度之下,真正支撑这一轮港股生物医药回暖的,并不是估值修复,而是底层逻辑的重建:过去几年港股市场陷入流动性萎缩、破发潮蔓延,生物医药IPO几近停摆;今年以来,制度持续放宽、全球资本重新定价中国创新资产、企业自身则以产品兑现、BD能力和全球化布局为信号,重新赢得市场信任。

产业界的共同预期是,这不是一次港股市场的“报复性”反弹,而是一场资本对“真本事”的再定价。让属于真正能走完产品商业价值兑现、站上全球竞争舞台的那一批药企,充分享受资本红利

港股药企IPO井喷,半年募资175亿

如果说,当2024年11月9家药企递表港股IPO时,这一趋势还尚未明朗。那么,站在2025年上下半年交汇点上,可以立下判断,热闹,真的重新回到了港交所。

E药经理人根据Wind数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已有10家生物医药企业成功登陆港交所,几乎追平了2023年、超过了2024年全年的港股药企IPO总和。

这一组数据在沉寂两年之后,终于让人感受到医药行业在资本市场的温度回升——但和过去不同的是,这次的热,不再是“大水漫灌”,而是一场围绕硬核实力的精准流向。

(数据来源:Wind)

(数据来源:Wind)

一方面,2025年H1的10家IPO合计募资174.89亿港元,超过2023年和2024年整体募资规模。但细看则会发现,在这一数字中,仅恒瑞医药一家独揽113亿港元。同时,18A规则上市的医疗健康企业平均每家募资额约为8亿港元,而这一数字在2021年是18亿港元。其中,以2.1亿美元募资总额拔得头筹的ADC“新锐”映恩生物,还不到2021年的平均水平。

两组数字,印证了资本市场愈发趋于理性、谨慎的态度。

另一方面,过去3年,港股药企实际上迎来了大规模的破发。Wind数据显示,2021-2023年间上市的港股医药公司,多数已跌破发行价,其中2022年21家上市生物医药企业更是全部破发。相反,2025年上半年,10家新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中,仅有2家破发。

除了那些当时上市的企业还在市值管理期,两串数字还进一步说明,资本市场对项目的要求在不断提升,而药企IPO的门槛,已全然从“PPT讲故事”,升级到了产品商业化明朗、市场前景广阔的“实力要硬”。

手握超60亿美元BD总额的映恩生物,是一次“管线+BD+兑现”相结合的典型;而今日上市的药捷安康,虽然募资额仅有2亿多港元,但其核心管线MTK抑制剂TT-00420已进展到关键临床阶段,并具有FIC潜力,其余管线也都具有诞生“大BD”的潜力。

此外,港股生物医药市场的“复苏热情”也蔓延到了在IPO之外的已上市新药公司。君实生物、信达生物、科伦博泰等18A企业纷纷趁热配股,跑步进场。科伦博泰2.5亿美元,信达生物5.5亿美元,成今年港股生物医药最大规模的两个配股交易。

总的来说,2025年的上半场已定调,并且正在明确传递信号——下一轮“创新浪潮”的果实,要么有全球化潜力的管线,要么有商业化兑现的能力,最好还有过硬的BD战绩。

IPO爆发背后的关键闭环

“港股市场的真正驱动力,始终在于2大决定因素——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全球对中国的资金面。”一位医药行业基金经理向E药经理人指出,港股市场对于内地投资者、海外投资者都是离岸市场,它必须拿出远高于其他市场的投资吸引力,才能重新赢得关注与信任。

2022-2024年,港股生物医药板块深陷“寒冬”: 美债利率高企、全球融资环境收紧,流动性断崖式下降,个股零成交现象频现、IPO数量与募资额跌至历史冰点。而2025年以来的爆发式增长,与此前形成了鲜明反差,政策、资本、企业三股力量,在这一刻终于形成合力。

近期,一家创新药企CEO向E药经理人分享道,能明显看到,今年很多全球资本回到了香港,欧洲、美国长线资金相继回流中国资产。中国创新药的全球价值,正受到国际资本市场的认可,且受到了源源不断的南下资金、国内最大资金的关注和投入。

但更重要的变量,来自企业自身的深层变化。如果说过去的“Me-too”泛滥让投资者信心溃散,那么如今越来越多企业,开始以“差异化技术壁垒+国际化BD能力”作为标配。

而站在药企本身的角度,他们对于港股作为国际化资本平台的需求开始爆发‌。

5月23日,恒瑞医药正式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针对此次递交港股上市,恒瑞医药早前表示,首先,港股上市可以有效扩大国际知名度;其次,可以优化资本结构,通过港股发行获得新的融资渠道,能为公司多元化融资提供助力;再者,可以增强全球化布局,有助于公司拓展海外业务和国际研发合作,进一步实现海外市场的突破。

换句话说,港股正成为中国龙头药企实现国际化的“中转站”。百利天恒、迈威生物等A股上市创新药企也在积极谋划“A+H”布局。

从数据上看,医疗健康企业港股IPO的劲头仍在继续,有41家企业在“等待上市”。

=

(数据来源:Wind)

(数据来源:Wind)

可以看到,2025年这波港股生物医药IPO爆发,是“制度-资本-企业”等预期正在形成的闭环:政策降低门槛、资本主动回流、企业能力跃升——三者嵌套驱动,撬动起港股医药的复苏逻辑。换句话说,决定因素多,引起资本市场发酵的可控变量,也愈发复杂。但不变的是,这次与前几年“缺乏基本面支撑的流动性枯竭期”形成了明显差异——‌资本不再仅仅热衷于追捧“故事”‌。正如上述投资者所言,未来3-5年,聚焦“硬科技出海”的产业趋势,仍将是港股生物医药价值挖掘的主线。

從招牌光影到裝置敘事 舊夢淬新光 霓虹匠魂鑄就當代詩行

2025-07-09

議員關注國際調解院KPI 張國鈞:創造就業推動法律實務

2025-07-09

葵涌邨男子危坐40樓外牆石壆 談判專家兩小時勸服

2025-07-09

路政署表示北環線項目將引入國家標準

2025-07-09

中大268個研究項目獲研資局撥款逾2.34億港元

2025-07-09

Chiikawa主題輕鐵列車本周六起行走

2025-07-09

簡樸房條例草案首二讀 出租劣質劏房最高刑罰囚3年

2025-07-09

中铁开发投资集团陈志敏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025-07-09

韩国前总统尹锡悦抵达法院 出席拘留令必要性审查

2025-07-09

美国白宫称得州洪水是“天意”引批评

2025-07-09

天太热 雅典卫城暂时关闭

2025-07-09

“数”里行间看“十四五”成绩单:战略任务全面落地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25-07-09

透视6月份CPI数据 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显效

2025-07-09

我国首座!海南百年灯塔正式获颁“2025年度历史灯塔”

2025-07-09

各地夏日文旅消费“热浪”奔涌 “暑期经济”乘“热”而上

2025-07-09

摘葡萄、晒笋干 收获大自然的馈赠 感受夏日丰收的喜悦

2025-07-09

状态良好 神十九乘组太空归来后首次公开亮相

2025-07-09

便民服务有“凉”策!群众“家门口”有了避暑好去处→

2025-07-09

云南糖料蔗种植面积止跌回升,实现蔗农收入近百亿元

2025-07-09

水稻旱育钵苗新技术在沙地盐碱地种植获突破

2025-07-09

安联资管四年三换帅难解外资“水土不服”:资管狂飙、寿险滞涨、财险盈利难

2025-07-09

日籍老将履新长生人寿副总!历经十七年中层蛰伏与三年短暂离场

2025-07-09

平安人寿周口中心支公司被罚26万元:虚列费用、欺骗投保人等

2025-07-09

太平产险周口分公司被罚19万元:虚列费用等

2025-07-09

太保产险荣县支公司被罚1.8万元:违规跨省承保异地车险业务

2025-07-09

阳光人寿开封中支及相关人员被罚:误导宣传、编制虚假资料等

2025-07-09

中华联合财险自贡市大安支公司被罚6.3万元:违规经营农险业务

2025-07-09

信泰人寿河南分公司曹娟被罚10万元:对编制虚假资料行为担责

2025-07-09

张浩菁获批担任中宏人寿审计责任人

2025-07-09

OHAMA TERUHISA(大滨辉久)获准担任长生人寿副总经理

2025-07-09

浙商银行:行长陈海强任职资格已获核准

2025-07-09

茅台集团贵阳公司因未及时公示年报入异常名录

2025-07-09

华为北汽发布享界新车标,全新旅行车将于秋季上市

2025-07-09

消费医疗下行趋势下,这家口腔连锁凭什么还能上市?

2025-07-09

2025肠道微生态发展策略共创会在深圳举办

2025-07-09

“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肖峰去世,享年93岁

202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