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招牌光影到裝置敘事 舊夢淬新光 霓虹匠魂鑄就當代詩行

香港文匯網2025-07-09
(文匯報新媒體製作)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岳悅)霓虹招牌的絢光曾點亮香港的夜空,流轉的色彩勾勒出城市的脈動。而今重提霓虹往事,似乎總要夾雜幾聲輕輕的嘆息,如同用冷刀切斷熱玻璃管時的細微裂響。屋宇署早年為保障樓宇安全引進招牌監管制度,對危險及違例招牌發出法定清拆命令。當然這一清拆令並不是針對霓虹招牌,小型招牌(包括霓虹招牌)只要符合相關安全要求,皆可繼續使用。近年香港街頭的霓虹招牌逐漸減少,行業式微,有資深霓虹工匠黯然轉行,亦有人默默堅守,尋找霓虹與藝術融合的更多可能。而另一邊,不少當代藝術家和博物館正重拾這些霓虹舊夢,老匠人的手藝與新世代的創意,正在玻璃管的裂痕處悄悄焊接——那些被切斷的光,終將在另一種敘事裏再度接通。

康文署去年年底公布,將霓虹光管製作及造型技藝納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增補項目之一。而上月舉辦的「非遺無限∞」同樂日以「傳統與創新」為主題,資深霓虹光管製作師傅胡智楷及霓虹燈藝術家劉浩輝皆受邀在活動中開辦講座,與眾分享霓虹技藝的獨特之處,以及如何以當代藝術的方式重新詮釋獨特的霓虹美學。另一邊,六組互動式霓虹雕塑正將PMQ元創方的戶外空間化為一個光影交織的舞台,本地新晉藝術家盧浩天以超級英雄和超能力為靈感,與其外祖父——資深霓虹工藝師黃健華師傅攜手合作,以「霓雄」為名,創作出一系列當代霓虹雕塑作品。「這個展覽不只是關於霓虹燈,更是關於傳承。這是我對外祖父的致敬,也獻給所有默默令香港發光發亮的無名英雄。」盧浩天說。

●盧浩天(右)與外祖父黃健華師傅合力創作出六組互動式霓虹雕塑。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岳悅 攝

動畫藝術家的造光之旅

盧浩天一向以平面動畫為主要創作媒介,今次他將對動畫與敘事的敏銳觸覺帶進實體空間,結合中國神話、日本動漫及美國超級英雄漫畫和電影元素,探索蛻變、力量與傳承等話題。「其實香港很需要英雄文化,有些人有夢想卻不夠勇敢去嘗試,希望可以鼓勵大家跳出框架,展現潛能,飛得更遠。」從探尋內在潛能的《The Dragon Within》到追尋自由的《Reach For The Stars》,從沉靜內省的《Deep Thoughts Ice Cold》到充滿爆發力的《Superhero Landing》,再到以《龍珠》中悟空的能量光環為主題、象徵每個人都有內在光芒的《The Luminous》,每件作品都以開放姿態邀觀眾進入其中,化身主角影相留念。當人們舉起手臂、擺出英雄姿態,閃爍的霓虹便為他們鍍上一層夢幻色彩,每個人都已成為這霓虹當代敘事的一部分。

●《The Luminous》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岳悅 攝
●《Reach For The Stars》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岳悅 攝

而最特別的展品則是《Eternal Glow:Legacy in Neon》,從高空俯瞰,霓虹燈的線條形成了黃金比例圖案,象徵霓虹燈為香港街景和文化帶來的光芒。而周圍手持工具的人形裝置代表着一代代霓虹工匠薪火相傳,延續這門手藝的未來。在其背後,黃師傅自家的霓虹招牌作品《華人光管》正綻放着絢麗光彩,流轉的霓虹光暈彷彿穿越時空,向香港霓虹燦爛的黃金年代致以最深情的藝術禮讚。「外祖父才是這次展覽的靈魂人物,是他引領我在創作上的蛻變。他不僅親歷香港霓虹的黃金時代,至今仍持續精進技藝,並常與年輕一代合作,使霓虹文化得以延續。他的堅持,正體現了香港文化傳統的韌性,以及世代傳承在文化保育中的重要性。」

●《Eternal Glow:Legacy in Neon》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岳悅 攝

盧浩天過往亦曾嘗試與外公合作,如此般共創一系列大型展品還是首次,「我平時多做動畫和插畫,想法比較概念化,而公公的工藝則更具實踐性,在創作中我們會找到一些平衡點,而最重要的還是這次合作的整個過程,對我的藝術創作有很大的啟發。」當回歸個人創作的起點,他特別製作了一部動畫短片《Neon Waltz》,講述黃師傅從早年來港學藝到成為霓虹大師的歷程,故事背景設於旺角——這片曾被黃師傅親手打造的無數霓虹招牌點亮的社區,如今成為回憶的載體。短片中是霓虹行業的浮沉掠影,盧浩天卻未曾有傷感的情緒,「對着公公畫畫的時候,我們都是笑着的,是一段很開心的經歷。」他想,暮色中霓虹與LED招牌的光暈早已模糊了邊界,如今年輕人有更多機會在藝術展中近距離觀賞到霓虹燈,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動畫短片《Neon Waltz》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岳悅 攝

老師傅無私授藝盼光火不熄

83歲高齡的黃師傅入行已逾60年,是現今最年長的霓虹師傅,曾參與製作的霓虹招牌可追溯至1960年代的「順昌眼鏡公司」。甫走入他的工作室,可見各類工具在U型工作台上依次排開,行業鼎盛時期,這裏可容納多名師傅同時作業,而今只餘黃師傅堅守,仍未言休。「我過往的徒弟個個都好厲害,現在都不做了。如今很少有新招牌的訂單,偶爾有些維修的生意。」他續說,「我堅持到現在第一是為搵食,第二是想將這項非遺技藝一直傳承下去,年輕人若是喜歡學,我都願意教。」正是他毫不吝嗇地傾囊相授,才有陳家倫(Chankalun)等年輕藝術家的霓虹創新演繹。

近年,黃師傅喜見愈來愈多的年輕人對霓虹光管製作及造型技藝興趣漸濃,也有很多外國人專程來訂購,「有些作品我們會親自拎去外國。」他期望未來可與更多年輕藝術家攜手,以當代視野重新詮釋霓虹藝術,啟發新一代探索和學習這項非遺技藝,讓獨特的光影文化得以延續,更能以藝術之名躍上國際舞台,在世界當代藝術版圖中綻放獨特光芒。

【特寫】屈管成字 氣韻流光

霓虹光管製作及造型技藝是一種獨特的工藝,一件霓虹燈招牌的誕生,需要經過草圖設計、屈曲光管、接駁電力及安裝等多重工序。屈管師傅將玻璃管加熱彎曲成各種字體、圖案,再充入不同氣體以產生不同顏色的光芒,並將其固定在支架上形成霓虹燈招牌或裝飾。1920年代,城中許多生意人開始在唐樓上層安裝各類霓虹燈,用獨具創意、五光十色的燈影招攬顧客。二戰後,諸多工廠和車間競相製作出設計美觀、工藝精湛的玻璃燈管,成就了香港燈火璀璨的繁華夜景,且多數霓虹光管招牌為漢字,亦表現了中國書法文化的特色。

非遺進博物館 霓虹美學在公共空間中延續

當承載時代記憶的霓虹燈牌逐漸從街道褪去,它們的光輝並未真正消逝——愈來愈多的博物館正成為這些「非遺光源」的守護者,讓曾經點亮城市夜空的絢爛,在文化殿堂中獲得永續的電流。

M+收藏招牌及設計圖

M+視覺文化博物館自2013年開始蒐集街頭的霓虹招牌,「森美餐廳」和「鷄記蔴雀耍樂」是最先進入M+館藏的兩件,另有「好好洋服」招牌及多張設計草圖於現正舉行的「造物記」展覽中展出。

●M+修復保管中心展廳長期展出「鷄記蔴雀耍樂」(左)和「森美餐廳」霓虹招牌。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岳悅 攝

曾任M+香港視覺文化副策展人的周麗珊在《從街頭走進博物館的霓虹招牌》一文中表示:「縱使香港從未有博物館收藏過霓虹招牌,但我們仍然決定一試……我們漸漸發現,儘管每天都看到霓虹招牌,卻鮮有相關的書刊或檔案研究,因此我們決定帶頭,開展關於霓虹招牌的網上展覽項目『NEONSIGNS.HK探索霓虹』。霓虹招牌與香港密不可分,我們認為徵詢公眾是最佳的研究方法,於是便建構網上霓虹地圖,讓公眾利用網上平台提交香港各區的霓虹招牌照片。我們也訪問了製作霓虹招牌的師傅,並非常幸運地從製造商南華霓虹燈電器廠得到一批非常珍貴的霓虹招牌繪圖。」

●在M+現正舉行的「造物記」展覽中,可見「好好洋服」霓虹招牌以及多張招牌設計草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岳悅 攝

M+藏品及展覽部文獻副藏品管理專員黎藹琪則介紹了招牌的拆卸和運送細節:「在一般的拆卸過程中,承辦商會把霓虹招牌切成兩半以便處理。然而,由於我們視霓虹招牌為收藏物件,所以必須按照處理藝術品的準則處理,確保霓虹招牌可長久保存。我們決定建造金屬框架以固定整面霓虹招牌。當招牌從建築物拆下,該框架就可充當支撐結構,而框架下方備有輪子方便運送。」

大館續寫光跡記憶

大館2023年攜手非牟利機構「霓虹交匯」共同呈獻「霓續」專題展覽,精心薈萃香港多個標誌性霓虹燈招牌,更巧妙融合新生代藝術家的創新作品,不僅生動演繹了霓虹藝術的時代變奏,更成功喚起公眾對這門傳統工藝的重新關注。「霓續」中的展品以開放姿態陳列於大館的不同空間內,正如「霓虹交匯」總經理陳倩雯所說:「我們花費許多時間與精力去保育拆卸下來的霓虹招牌,挽救它們於被當成垃圾的命運,時常有種在與時間賽跑的感覺。我們希望這些藝術品可以親近大眾,更近距離地展現在觀眾面前,鼓舞新一代的創意和靈感,滋養我們對於城市文化的情懷。」

延續「霓續」展覽,大館亦推出了「大館霓脈」項目,公開徵集多個特色霓虹雕塑提案,最終由YARD Architecture Studio創作的「脈絡·霓虹」提案脫穎而出。作品將55米長、總共59級台階的大館里分為三個區域,透過霓虹光管呈現出簡約的重複圖案,帶領觀眾穿梭想像中的十九世紀及二十世紀香港街景,從中回憶起一些獨特的經典香港視覺意象:如香港製造的紅色塑膠櫈和吊燈 、舊式店舖的通花拉閘、本土設計的紅白藍膠袋和維多利亞時代的意式拱門等。

這些被重新點亮的霓虹,不再只是商業招牌,而成為香港集體記憶的載體。當博物館以專業與創意延續它們的生命,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對過去的保存,更是以光為媒,對話未來的可能。

責任編輯: 宋得書

5年近6000宗環保斗投訴 檢控及定罪18宗罰款最高9000元

2025-07-09

22歲男侍應涉網上發布煽動圖文 控方改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

2025-07-09

海洋公園缺纜車操作員 大部分周末及假期難全面開放載客

2025-07-09

海關大橋香港口岸檢6,700件疑冒牌貨物值$170萬

2025-07-09

海關搗荃灣工廈私煙倉 檢115萬支「白牌煙」拘一男

2025-07-09

金管局推防詐騙約章3.0 夥科技及電訊公司打擊詐騙

2025-07-09

「綠置居2024」宏緻苑2,576伙 7.17起接受申請8.6截止

2025-07-09

韓團Dragon Pony來港沙灘音樂節 最想品嚐港產美食

2025-07-09

(有片)男子找換店「掩眼法」偷取5萬元 職員點算揭發報案

2025-07-09

日本大地震預言過去5日 香港往東京航班搜尋量激增95%

2025-07-09

科大宣佈委任吳宏偉為副校長(大學拓展)

2025-07-09

特朗普索要100亿美元驻韩军费 韩方:将遵守现有协定

2025-07-09

美将对日本加征25%关税 石破茂强硬表态:绝不妥协

2025-07-09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将访问朝鲜

2025-07-09

印尼沉船事故死亡人数升至12人 搜救行动将延长3天

2025-07-09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启动2025年“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

2025-07-09

完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以清风正气凝聚干事创业正能量

2025-07-09

贴地飞行 时速达600公里的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来了

2025-07-09

瓜果飘香“丰”景美 特色产业促振兴 希望的田野绘就生动夏日丰收画卷

2025-07-09

安全性缺乏证据支撑 国家卫健委禁止将这一技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2025-07-09

从“太空家园”返回60余天后首次公开亮相,他们说……

2025-07-09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

2025-07-09

全国337个统筹区实现医保个账跨省共济 看看有你的家乡吗?

2025-07-09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窦来庚:“武林将军”展雄风

2025-07-09

第一观察|“七七”这一天,总书记来到百团大战纪念馆

2025-07-09

活力中国调研行 | 向“智”前行 传感“小方块”破解产业创“芯”密码

2025-07-09

台湾一家五口遭诈骗后自杀 舆论批台当局治理无能

2025-07-09

為兒童防治盲疾工作籌逾89萬善款奧比斯慈善獎券聚愛心

2025-07-09

台风“丹娜丝”在台湾造成2死708伤 农业损失逾14亿元新台币

2025-07-09

拉近城乡距离 助力天津地铁建设

2025-07-09

太保产险梅河口支公司被罚12万元:编制或提供虚假资料

2025-07-09

升华茂林保险销售通化高新营业部被罚0.5万元:未建完整业务档案

2025-07-09

童天喜正式出任董事长 中意人寿去年净资产骤降68%…

2025-07-09

每股8毛,1300亿长城人寿又有100万股股份折价转让!中小股东“离场”动作不断

2025-07-09

东方嘉富人寿全面启动2025年“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

2025-07-09

爱和责任 保险让生活更美好 大家保险启动2025“7.8 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

202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