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盛夏,7月20日起还将进入为期30天的三伏天。三伏天适合开展锻炼吗?盛夏闷热天气下,运动时需注意些什么?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运动康复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漓表示,夏天温度高,人体整个代谢活性也偏高,比较适合运动。首先要防止运动风险,在安全的基础上再去谈效益。
专家介绍,人们在炎热天气下锻炼时,补充水分、散热降温、控制好运动时间,是三项需特别注意的保护措施。
张漓表示,高温天气下最重要的就是补水,在高温天气下运动,体温比较难降下来,身体会调动出汗帮助降温。用体重下降去衡量出汗的情况,体重下降超过2%,就会觉得开始有点头晕眼花,说明大脑开始缺氧、缺血,超过5%—7%人有可能出现热休克。热休克是一个严重的可能导致生命危险的症状,出现热休克必须快速降温、快速补水。
如何补水最有效?专家介绍,饮水的温度适宜,不只喝纯水,运动前中后期都注意补充水分,是非常重要的。
张漓表示,运动员为了在高温下能够提高成绩,会在比赛之前1—2个小时就开始补水。低渗或等渗的糖盐水是最容易被人体吸收的。0.9%的氯化钠,也就是不到1%的盐,再加一点葡萄糖,不超过5%的葡萄糖来配糖盐水,既给身体补充一定的盐分,又给身体补充一定的能量。从运动开始,每10分钟到15分钟,喝100毫升到200毫升。因为人体消化系统对于水的吸收有一定速度,大多数人都是1个小时最多只能吸收800毫升。推荐大家喝10—20摄氏度的冰水,既不至于让毛细血管快速收缩,还能保证有一定血液会接触到这样的温度,这样血液才能快速被冷却下来。暑期来临 青少年如何科学运动?
暑期将至,对青少年群体而言,如果要在夏日开展运动有哪些需特别的注意事项?
张漓表示,不论是春夏还是秋冬,都建议家长让孩子到户外去多运动。先控制孩子在户外锻炼的时间,先半个小时,哪怕喝口水待一会儿再出去。逐渐时间可以越来越长,最多也不建议超过2小时。从健身效果和锻炼效果来讲,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是比较好的。
如何让运动效果更好,既能强身健体,又能提升运动水平?专家介绍,人们都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状态,设置适宜的运动规划,要特别注意给身体留下足够的修复时间。
张漓表示,人的竞技能力获得不是在训练过程中,而是在恢复过程中。也就是说,训练的时候状态是往下走的,恢复的时候状态往上走,所以恢复做得越好,从每次训练当中获得的收获就越大。专家揭秘:专业运动员的降温“神器”
运动后,如何科学、快速的降温?在体育科学研究所,有一款特别的降温装备。
张漓介绍,这是一个快速制冷制热浴池,这两个浴桶,一个桶里可以放热水,另外一个桶里可以放凉水。怎么能让运动员从一个紧张的状态进入到一个放松状态,从而进入到恢复状态,最好的办法就是冷热水浴。冷水里头泡一会儿,然后在热水里泡一会儿,就能很快让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下来,迷走神经的兴奋性提高上来,然后进入恢复状态。
专家介绍,专业运动员高温天气下运动后,进行冷水浴的水温,通常控制在10摄氏度左右。对普通运动爱好者来说,也能采取冷热水浴的方式给身体降温吗?
张漓表示,没有经过训练的人,从自身能适应的温度,从低温开始拿手先试试,能适应的低温和觉得比较舒服的高温来五六个循环。
炎炎夏日,运动后的降温至关重要,但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适应能力不同。冷热水浴虽然是一种有效的降温方法,但是否适合您还需根据自身情况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