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蕭景源)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國安處)以涉嫌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拘捕包括一名15歲學生在內的4名男子。該4人為一個在台灣成立的名為「香港民主建國聯盟」(「建國聯」)的成員,包括該組織的秘書長等骨幹,參與籌辦分裂國家和顛覆國家政權活動,包括在網上煽動推翻國家政權,積極尋求外部勢力支持,以及籌辦軍事訓練等。警方表示,案件顯示有境外組織不但透過社交媒體繼續散播危害國家安全的訊息,還指揮在港的黨羽繼續從事顛覆國家政權的活動,國安處對這些潛藏在社會的危害國安組織保持高度警惕,並在其處於萌芽階段採取執法行動。對案中被捕人年紀最小的只有15歲,警方認為該男童參加涉案組織是被其他人煽惑,而家長對此亦責無旁貸。
國安處總警司李桂華昨日公布案情指,涉案組織於2024年11月在網上社交平台公開宣布成立並招募黨員,於2025年2月15日在台北市舉行網上記者會,鼓吹「港獨」、「藏獨」等政治主張,並宣布行動綱領,包括所謂「滅共」、「光復香港」及提出所謂「臨時國旗」和「國歌」等,同時乞求國際聲援,又擬向身在外地的香港人提供軍事訓練。
掛黑旗播「獨」歌 撰乞美計劃書
今年7月1日是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涉案組織在境外舉辦了一些活動,其間參與者踐踏中國國旗、香港特區區旗,又升起黑洋紫荊旗及播放「港獨」黑暴歌曲。
李桂華表示,警方國安處在7月9日採取拘捕行動,行動中檢獲的證據,包括一些電子設備和一份《催促美國制訂香港政治犯救援計劃》建議書,以及「粵獨」及「疆獨」等旗幟,顯示被捕人在香港進行的危害國安活動。
警搗支部檢「獨」標語和《蘋果》
另一方面,警方在被捕人的處所搜出大量印有「雪山獅子」、「大粵國獨立」及「光時」標語的旗幟以及大量《蘋果日報》的舊報紙。
被捕4人中,包括該組織的秘書長、評議會會員及普通會員,分別負責設計所謂的「國旗、徽章、旗幟」,有人則專職研究如何乞求外國勢力支持,有人甚至籌辦軍事訓練。被捕人的工作主要是透過社交平台及隱密的通訊設備進行,他們會有定時的聚會,並以會議的形式交換意見,明顯有一個聯繫及指揮的情況。
李桂華表示,涉案者干犯的罪行十分嚴重,最高可被判處無期徒刑。就今次案件中,可見確實有外部勢力透過社交媒體,繼續散播一些危害國家安全的訊息,甚至指揮其在港的黨羽繼續從事一些顛覆國家政權的活動。
15歲仔遭「獨人」洗腦淪極端分子
在被捕者中,年齡最小的15歲,即在當年黑暴發生時,他未夠10歲。據悉,案中被捕的15歲中學生姓黃,在網上社交平台誤交反中亂港分子後受到煽惑,思想變得自我偏激,不但無心向學,守法及道德意識也變得薄弱,曾對認識多年的未成年女網友作出非禮行為。該男生和其他被捕人在涉案組織內擔任不同職能,積極參與組織事務,包括策劃宣傳、聯絡外部勢力、籌備相關活動等。
李桂華表示,該男童參加涉案組織,除了被其他人煽惑,家長亦責無旁貸,家長有責任看清自己的子女交朋結友的情況,需要留意子女在網上結織了什麼人。面對此類潛藏在社會中危害國家安全的組織,警方會有所警戒,防微杜漸,在萌芽期將之處理。
警方強調,任何人或組織以任何形式煽動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或危害國家安全,均屬嚴重罪行。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一經定罪,最高可判處無期徒刑。特區政府發言人曾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一定會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全力打擊、追究到底。
【特稿】源自竄台黑暴 續招兵勾連國安通緝犯
(香港文匯報記者 蕭景源)據了解,所謂的「建國聯」於2024年11月在社交平台宣布成立,並開始在網上招募所謂的黨員,以顛覆國家政權及實現「香港獨立」為宗旨,不僅在網上或公開場合宣傳分裂國家和顛覆國家政權訊息,更透過制訂所謂「香港憲法」等具體行動,妄圖挑戰國家主權和香港特區憲制秩序。消息指,該組織的核心人物,包括由香港竄逃到台灣的黑暴分子和「獨人」,他們死心不息,招攬同黨在香港發展地下分支,案中被捕的一名15歲男生在社交平台結識反中亂港分子,結果受到「獨人」荼毒被加入組織。
消息指,涉案的所謂「建國聯」提出五大所謂「光復香港」憲法綱領,以「滅共」為首,聲稱要將中國共產黨列為「非法組織」,並高調使用具「港獨」意味的黃黑旗幟,大肆宣揚「港獨」,更妄想建立軍事力量。
這個所謂「建國聯」的核心成員也曾參與由國安通緝犯在美國發起的反中亂港組織,圖聯手尋求外部勢力支持,透過以網上發放「港獨」訊息的形式滲透香港,向潛在的追隨者灌輸危害國家安全的思想,從而擴展勢力。涉案「建國聯」的Fb專頁昨日已被移除。
21科課程框架更新 利跨科做好國安教育
(香港文匯報記者 姜嘉軒)透過課程推行國家安全教育是學校應有之責,特區政府教育局今年5月底啟動香港國安教育課程框架的更新工作,至昨日向全港學校發通告,宣布進一步更新21個科目的《科目課程框架》,涉及3個學習領域,以及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教育局指出,更新的課程框架可為教師提供更清晰和全面的指引,學校可按校情、學生的學習需要,按照不同科目的國安教育課程框架作整體規劃,通過全校參與,跨科協作,於校內透過相關科目,以及課堂以外的學習活動,進一步推動國家安全教育。
香港第一輪的《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於2021年公布,至今年5月底,教育局率先更新整體的課程框架,包括強調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學習,突出「大安全」概念,並配合愛國主義教育的推行。當時亦更新了首批的6個《科目課程框架》,涉及中文、英文、數學、藝術及體育5個學習領域。
涉3學習領域與公民科
局方昨日宣布再更新21個《科目課程框架》,其中5科屬於科學教育學習領域,包括科學科(小一至小六),科學科(中一至中三),生物科,化學科,物理科;另6科為科技教育學習領域,分別是科技教育學習領域課程,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科,設計與應用科技科,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科,資訊及通訊科技科,科技與生活科;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的科目有9個,包括小學人文科,中國歷史科,公民、經濟與社會科,地理科,歷史科,宗教教育科,經濟科,倫理與宗教科,旅遊與款待科;餘下則為未有包括在第一輪國安教育科目框架的高中公民科。
推動學生達至「知、情、行」護國安
根據高中公民科框架,該科旨在讓學生透過學習關於香港、國家及當代世界的課題,建立廣闊的知識基礎,培養國民身份認同,拓闊世界視野,並在學習過程當中明白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框架並強調,公民科課程致力推動學生達至「知、情、行」的學習成果,「知」是認識國情與國家成就、理解「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核心內涵及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情」是增強國家觀念與培養愛國情操;「行」則要將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轉化為自覺維護國家安全的行動。
2025/2026學年開始推行小學科學科及小學人文科,同樣是今次更新框架的新科目。前者框架指出,初小階段時可以輕鬆、有趣的方式帶出國安教育的學習,例如通過與中國古代科學和技術相關的有趣故事,讓學生學習科學家精神,同時了解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培養其國民身份認同。
高小階段可通過資料蒐集、小組討論、專題學習等不同方式,引領學生進一步思考與科學科相關的國家安全教育學習元素,例如在教授傳染病與非傳染病的課題時,加強學生對生物安全的認識;亦可以讓學生了解航天科技在日常生活的廣泛應用,初步認識太空安全。
小學人文科框架指,該科藉讓學生認識自己在家庭、社會和國家所擔當的角色及應履行的責任和義務,從而建立國家安全的知識和價值觀,包括國家觀念、國民身份認同、守法觀念、權利與義務和責任感,幫助他們成為德才兼備、愛國愛港愛家的未來主人翁;亦會透過有趣故事、日常生活課題,增加學生對國家象徵、歷史、中華民族和文化,以及國家發展的認識和興趣,培養其對民族和國家的歸屬感。例如了解大熊貓的故事,明白保護生態環境,對國家發展十分重要;透過認識如修建萬里長城的歷史故事,明白保障國家安全是國家應有的責任。
中史科的框架分初中及高中兩部分。初中課程使學生整全了解中國重要的歷史事件、人物事跡、民族發展概況及社會文化面貌,可讓學生清楚理解國家被列強侵略,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香港遭英國強佔;及後國家克服困難,自立自強,並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的奮進歷程,強化學生對國家民族的使命感和責任心。高中課程則可培養學生對政治安全及文化安全等國家安全領域的進一步認識,透過列強的入侵、抗日戰爭、改革開放及對外關係等事件,認識近代以來中國面對列強入侵,歷經艱辛,建立獨立自主國家的經歷,幫助學生建立整全的國家觀念。
專題網站上線 還原修例風波真相
(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鈺)為配合今年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的更新,教育局於多個科目增設相關框架指引。局方的通告強調,會持續在「國家安全教育資源網頁」(www.edb.gov.hk/nser)發放相關學與教資源,包括最新增加的「香港修例風波真相」網站連結,分別提供針對中學生和高小生的播放指引,幫助師生結合各項學習活動,還原2019年修例風波真相。
教育局發指引助教學
因應香港國安法發布實施五周年,「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網站日前上線了「香港修例風波真相」網站,當中包括還原真相、追究到底、時刻警惕、由治及興4個主要頻道,讓市民從不同角度認知2019年修例風波真相,進而持續警惕各類國安威脅,並了解香港近年在有效守護國家安全、社會趨向穩定的情況下,所取得的一系列發展成績。
教育局新增國安教育資源,以「香港修例風波真相」網站連結切入提供指引,提示教師可於活動前瀏覽該網站,觀看視頻和閱覽參考資料,亦可按校情安排學生觀看,因應學生的年級和能力作討論或解說,並引導他們反思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以高小生為例,指引提供講解重點舉隅,說明國家安全看似遙不可及,但其實與大眾息息相關;強調維護國家安全和香港法治,是香港社會持續發展的基石。
就中學生的播放指引,文件提到老師可引導學生討論多個問題,包括「為什麼維護國家安全如此重要」、「為什麼我們要提升國家安全意識」等,讓學生了解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國泰方能安民,有國才有家;國家和平發展、社會安定繁榮、市民安居樂業,是人民最基本、最實在的共同願望。同時明白國家安全的因素是相對和動態的,風險因素常在,必須時刻保持警惕,居安思危,盡公民義務合力守護國家安全和法治,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此外,新增國安教育資源也包括全球首部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中華文明系列動畫《Chinese Stories》,以多元角度介紹中華文明。動畫共有40集短片,分別以普通話、英語、法語三語版本說好中國故事,今年5月底起通過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的點新聞平台全球首發,主題包括龍舟競渡端午節、中國服飾、「天人合一」的中華智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