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由於預計今日(11日)天氣持續惡劣,由政務司長陳國基領導的應對極端天氣督導委員會昨日公布,所有日校今日停課,原於今日進行的中一入學註冊手續,改為下周一(14日)進行。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於今日中午,在社交專頁發表題為「艱難的決定」帖文,表示在前日(9日)收到天文台匯報,預警本港昨日(10日)至今日11日可能出現暴雨及狂風雷暴惡劣天氣後感到憂心,特別是7月10日至11日正是中一入學註冊日的日子,很多家長會帶同小學畢業的子女前往中學註冊,更會有家長帶同派位結果未如理想的子女到不同學校奔走叩門,如遇惡劣天氣會非常辛苦狼狽。因此當天第一時間召開「應對極端天氣督導委員會」會議,聽取天文台匯報,為可能出現的暴雨及狂風雷暴惡劣天氣作超前準備。
會議上,天文台詳細分析「丹娜絲」的預測走勢、相關雨帶以及其南側活躍西南季候風的發展,並預計本港在周四及周五可能會受到暴雨影響,極端情況下全日降雨量預計或超過390毫米。390毫米全日降雨量是一個什麼概念?就是香港有記錄以來第五大的降雨量,或者是預計全年總雨量的大約六分之一。根據天文台同事解釋,暴雨預測與颱風預測有很大分別。在現今科技下,颱風走勢有較大的可預測性,但是暴雨帶則千變萬化,而且瞬息萬變,越早作出的預測,誤差肯定越大。而且全日的預測降雨量,究竟是全日24小時平均、廣泛地降雨,抑或是較集中在幾個小時內,或是比較集中在幾個局部地區降暴雨,對市民的實際影響和市民個體的感受已經有很大的分別。
而根據天文台在會議當天所作的預測,最大的暴雨預計會在7月11日清晨影響香港。當時督導委員會面對艱難的選擇:究竟是按照慣常做法,繼續等待不斷更新、而且越實時越準確的天氣預報,才作防災準備和應變部署;還是根據大勢預測作出超前準備,防範災害、給市民更好的安全保障?
選擇等待,可以按最接近實時、準確度最高的天氣預測作出應變,降低不確定性,亦可以避免因很可能出現的偏差而被市民質疑;但市民就要像過往一樣,等到清晨五、六點,透過電台電視台的最新消息,才得知最新的天氣警告訊息和各項安排,市民自身的應變應對安排亦會變得很倉猝、狼狽。過往更有不少市民、學生出門後才留意到即時發佈的天氣警告訊息,市面會較為混亂。相反,如果選擇提早預警並作超前準備,則可以讓社會各界提前準備就緒,減低惡劣天氣對生命財產安全的威脅,亦可以讓市民提前作好規劃準備,盡量減少對生活的影響和困擾。當然,因為暴雨科學預測的困難性限制,早期預警會有出現偏差的風險。
保障市民大眾的生命安全是政府的首要、根本任務,這點不容置疑和猶豫。所以政府選擇了提早發出預警,並做好超前準備,哪怕「做多」,哪怕安全系數過大,哪怕天氣瞬息萬變而令預測有偏差,政府官員都認為應該「寧安全、莫後悔」,根據科學的天氣預測,擔當作為,從市民角度出發,盡早發出預警並做好早期應對方案和措施,全力減輕惡劣天氣帶來的威脅和影響。
中一入學註冊日方面,很多家長會帶同小學畢業的子女前往中學註冊。昨天本港天氣十分不穩定,暴雨伴隨狂風,令不少市民出入十分狼狽。由於預計7月11日的天氣情況持續惡劣,為確保年輕學生的安全,並考慮到全港大部分學校已陸續放暑假,停課對學生的學與教實際影響較少,政府作出另外一個艱難決定,就是超前在昨天中午時分公布今天所有日校停課,並將原定今天的中一入學註冊日順延至下星期一( 7月14日)。
政府清楚明白,任何停課和更改中一入學註冊日期的決定,都可能會為一些市民帶來不便,亦十分理解伴隨「超前決定」的,就是更多的不確定性。然而,年幼、年輕學生的安全,一定是政府最重要的考慮,政府亦希望透過盡早的公布,方便家長和照顧者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