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豆包
多家中小连锁主动申请注销,涉及旗下全部门店。
多家连锁药店申请注销
近日,江苏药监局发布公告称,经企业申请,决定注销南京同和堂大药房有限公司药品经营许可证,该企业所属连锁门店药品经营许可证应同步依法办理变更或注销。
根据企查查显示,南京同和堂大药房由江苏国胜大药房连锁100%控股,成立于2014年6月,注册资本2000万元,旗下门店有13家。
与南京同和堂大药房主动申请注销的情况相同,上半年,江苏、湖南药监局密集发布了多家连锁药店的注销公告。
4月,江苏药监局注销仁为康医药(江苏)有限公司、徐州万邦云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的药品经营许可证。
3月,江苏药监局注销三六零大药房连锁江苏有限公司、江苏康元佳大药房有限公司、叮当智慧药房(南京)有限公司药品经营许可证。其中,三六零大药房连锁100多家门店同步进入证照变更或注销流程。
湖南药监局也在5月发布公告称,湖南古鹤松大药房连锁旗下23家门店全部终止经营。
其实,从去年开始,业内就不时传来连锁药店注销破产的消息。
2024年10月,华润堂发布公告称,由于业务受外部不确定的因素及各种营运挑战的影响,经慎重考虑后,华润堂决定于2024年11月关闭香港全线分店。
同月,山西大同市同仁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各门店纷纷关闭,多位办了预付卡的市民不仅买不了药,卡内余额也无处可退,该药店所在市场监管局陆续收到多位消费者关于预付卡退费的投诉。
进入到12月,吉林、河南、山东等地药监部门先后发布了几家中小连锁停业或注销的信息。如2024年12月11日,河南省药监局发布公告注销平顶山市惠民大药房(零售连锁企业总部)《药品经营许可证》,这家曾有30家门店的小型连锁退出了河南连锁药店的行列。
2024年12月30日,国药一致发布公告称,同意对其控股公司国大药房下属的安徽国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国药控股国致药房连锁(河源)有限公司进行破产清算的立项,山东成大方圆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清算注销。2025年2月,国药一致再度发布公告,对国大药房旗下吉林省成大方圆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天津国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启动破产清算程序。
市场遇冷上市连锁门店扩张步伐放缓
在门诊统筹等医改政策、终端消费者需求变化影响下,医药零售门店客流下降,保健食品、器械、中药饮片等高毛利品类销售下降明显。同时,受医药零售行业竞争加剧、医药电商线上分流影响,医药零售行业出现了普遍下行的趋势。
有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全国药店总数高达70万家,2024年有近4万家药店闭店。药店总数、闭店数“双高”,行业承压严重。
在此背景下,不仅中、小连锁关店,上市连锁也面临开店率下降、闭店率攀升的挑战,门店扩张步伐放缓。
老百姓在2024年报暨2025年一季报解读会中透露,2025年公司将继续聚焦优势市场、加速吸纳存量市场,全年计划开店1000家,主要是加盟门店,并且以老店转加盟为主,同时在优势市场进行少量的填空式开店和资产性收购,把握行业出清整合机遇。
2024年关闭了1000多家门店的益丰也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2024年整个行业销售利润出现下降,上市公司也有亏损的情况发生,中小连锁尤其是小型连锁情况更差,因此大家不同程度地推进关店,预计今年到明年行业将有更多的门店关闭。对益丰而言,整体推进的速度是更快的。
一心堂公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并指出:未来会在川渝地区持续下沉,扩大门店数量及规模。整体门店数量上,不会大规模新增门店数量,暂无新增拓展省份计划,会在存量门店持续做好优化、搬迁、整改。
向专业化、多元化方向转型升级
有业内观点预测,预计未来3年药店还会持续收缩。药店“躺赢时代”已经终结,行业正迎来“转型或消亡”的关键抉择,谋求专业化、多元化发展成为药店转型的两大主要路径。
多元化方面,近年来,药店+加油站、便利店、诊所、美妆、彩票、咖啡、文创、宠物、商保等多元业态不断涌现,药店的业务边界不断扩宽,“药店+”已经成为行业潮流,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在专业化发展方面,也正从单一的药品价格竞争模式向专业化服务模式升级。依托院边店、DTP专业药房、“双通道”药店等形态,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深化专业服务能力。其中,慢病管理作为深化药店专业服务的重要方向,多家上市连锁通过完善慢病会员体系、慢病检测设备部署、专科药房打造等举措,不断提升门店健康服务水平。
除却企业发展需要,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未来药店定位也将从传统的药品销售终端转型为健康服务枢纽。
今年4月,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国家医保局等12部门联合印发的《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强化药店健康促进功能,为零售药店指明了转型升级的方向。通过拓展健康促进功能、融入医保服务体系、提升专业服务水平等一系列措施,零售药店可以丰富自身的服务内容,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增强抗风险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差异化发展,突破现有困境,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发展趋势。
当政策红利消失、电商蚕食传统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不管是头部还是中小连锁,都不得不调整发展策略,以积极应对市场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