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港青堅持助人初心 Z世代走出舒適圈投身人道救援

香港文匯網2025-07-27

(香港文匯報記者 姜嘉軒)在香港這個繁華都市,年輕一代大多在物質充裕、社會穩定的環境中成長,鮮少真正捱苦。正因如此,當他們主動選擇走出冷氣房,深入世界不同角落,服務有需要的國家和地區,這份堅持更顯可貴。有生物醫學科研背景的「98後」女生,為實現參與人道救援工作的初心,決心克服自身有潔癖的心理關口,跳出實驗室並走向世界,先後遠赴老撾和瓦努阿圖,與當地人民建立長期聯繫,了解他們的災後需要,提供適切支援;有「00後新鮮打工人」從實習生開始,一步步走上全職人道援助的非凡之路,其參與項目成效顯著,為受助者帶來善心與效果並重的精準援助,早前更獲國際權威醫學雜誌《刺針》(The Lancet)的肯定。

●樂怡跟記者仔細講解備用物資包內各種物資的功能和背後考量,不少點子都是通過跟當地村民溝通得來。 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共享基金會的登革熱防控項目成果刊登在國際權威醫學雜誌《刺針》,卓瑜是文章的作者之一。 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00後」投身疾病防控 改善窮苦人生活

今年23歲的陳卓瑜在大學時期主修環球衞生,與人道援助工作息息相關,實習也順理成章選擇了相關工作。2023年7月,她加入共享基金會,從實習生起一步步成為全職,目前是項目專員。「我知道這份工作會有些辛苦,但很多東西即使書本有提到,卻只有設身處地實踐,才會真正明白。」抱着好奇心,卓瑜報名成為實習生,跟隨共享基金會走進柬埔寨,朝人道援助工作邁出第一步。

「當時我主要是參與基金會的消除白內障致盲項目,同時參與關於滅蚊工具成效的測試。」卓瑜記得,當時其中一項工作是要每天在4個時段,記錄營地滅蚊燈和滅蠅紙所捕捉的昆蟲種類及數量,然後清理滅蚊燈,「我本身不算好怕蟲,最辛苦應該是凌晨三四點都要起身,逐一點算捕捉多少昆蟲,它們是什麼種類,是否能夠捉到蚊、烏蠅等目標。」

2024年1月,基金會在東帝汶開展登革熱防控先導項目,成效顯著,同年7月正式啟動為期兩年的登革熱防控計劃。在這期間,卓瑜也跟着該項目一起成長。實習結束後,她以兼職員工身份參與先導項目,半年後成為全職員工,不但參與東帝汶和洪都拉斯的登革熱防控項目,還有東帝汶的直接飲用水項目、學生實習計劃,為當地醫科生策劃實習。

●陳卓瑜(左一)實習時期深夜檢查滅蚊燈捕捉的昆蟲數量。 受訪者供圖

村人求醫難 有物資不諳用法

「東帝汶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國家,民眾未必認識滅蚊燈、蒼蠅紙、快速測試劑等能為健康帶來保障,但當我們多作講解,以及當地人親身嘗試,就會發現這些物資確實能為生活帶來改變。」卓瑜分享道,她曾在當地首都醫院探訪過一名登革熱女患者,對方入院前已經發燒十多日,但由於鄉村診所一直無法診斷,使她只能拖着病軀到首都求醫,這讓卓瑜更加體會到盡快援助當地民眾的重要性。

談到工作的辛酸,卓瑜分享道,他們經常要到偏遠地區,受舟車勞頓之苦,尤其當地路況普遍較差,一旦遇上天氣不穩,更有山泥傾瀉等風險。

有一次,她跟當地十多名醫科生一起乘車穿州過省,出發前卻下起雨來,「雨勢只跟『黃雨』相若,但我們事前預計當中一些路段是有風險,因此已特別準備馬力較大的車款,可惜途中仍卡在泥濘中,動彈不得。」幸好車上的醫科生都有應對這類突發情況的經驗,加上途人熱心幫助,合力把車輛拉出泥淖,最終得以順利抵達目的地。

持續獻力 助民眾取得安全食水

「好多時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好比是坐一程車,以至飲一杯水,對當地人民來說都可能是困難。」卓瑜提到,基金會的直接飲用水項目為東帝汶的醫院、醫療設施、教堂等捐贈了100台直接飲水機,「在當地山區的一座教堂,我看見一名大約5歲的小女孩,吃力地提着兩個大桶,準備到往常的水井取水,我們於是跟她講解飲水機的用法,讓她知道這裏有乾淨和安全的食水可以取用。」

出一分力,為人們帶來一點改變,正是卓瑜認為這份工作的意義所在。

防控登革熱見效 成果刊權威雜誌

共享基金會在東帝汶開展的登革熱防控先導項目成效顯著,成果於今年3月獲刊登在國際權威醫學雜誌《刺針》(The Lancet)。卓瑜是文章的作者之一,她笑言從未想過這份工作會跟撰寫論文扯上關係,對她而言是全新挑戰。她又分享了今年1月至3月的最新數據,顯示東帝汶的登革熱情況持續下跌,不少省份更錄得零個案,形容成績令人鼓舞。

●東帝汶小孩從基金會捐贈的水機飲用潔淨水。 受訪者供圖

文章指,在2024年登革熱流行季節期間,東帝汶的登革熱發病率較2023年同期整體下降10%,同期鄰國印尼和新加坡等病例卻增加了兩三倍;東帝汶首都帝力的登革熱發病率從2023年佔整體個案的77%下降至2024年的46%,而快速測試劑的使用,改善了早期診斷和治療,也減少了不必要的就醫情況。

「我在學校時寫的論文,大都是文字為主,今次則涉及眾多數據,對我而言都是一種挑戰,但有數據和學術的認證,對項目而言無疑是個很大的肯定,帶來公信力,讓公眾對我們的工作更加信任和了解。」卓瑜說,因應洪都拉斯在去年5月底宣布進入登革熱緊急狀態,基金會隨即於當地啟動防控工作,而在2024年第三季和第四季之間,登革熱病例減少82%,並在疫情高峰後8星期內將病例恢復至緊急狀態前的水平。團隊未來擬繼續以論文方式,進一步發表在洪都拉斯統計的登革熱防控數據。

發自尊重熱愛 適應風土學語言

由於工作需要走訪不同國家,卓瑜在過程中體驗到不同的風土文化,並漸漸融入到當地生活之中。「在洪都拉斯用西班牙語溝通,我在中學及大學時期學過一點,與當地人相處相對容易。雖然葡語也是東帝汶官方語言之一,但當地人更多是用德頓語,所以從語言到文化,都要逐漸適應。」由當地人的不同稱謂,到如何與人打招呼、問候長輩等,通通都有學問,最近,卓瑜正努力學習德頓語,這不僅是工作的需要,更是一種對當地生活的尊重和熱愛。

「98後」科研族參與賑災 悟人本互信重要性

「我本身是修讀生物醫學的,之前主要是在實驗室做研究,」今年26歲的容樂怡是「港產」國際醫療人道援助慈善機構、共享基金會的高級項目專員,「從小到大,我都很想參與人道救援工作,但學習階段慢慢帶我往研究的方向發展。我是一個有好奇心的人,所以都很喜歡研究,但漸漸覺得,自己始終希望從事一份『對人』的工作。」

一次機緣之下,樂怡參與了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CCOUC災害及人道救援研究所的項目,帶領學生到西非國家塞內加爾進行預防蟲媒疾病的教育活動,這讓她進一步確認志向,並加入共享基金會實踐抱負。

樂怡在基金會的首次海外工作,是在去年9月老撾水災後,到訪當地視察並提供支援。「最令我深刻的是一次家訪,剛抵達門外就有一股鹹魚般的垃圾惡臭撲面而來,進門後才知道這是來自浸濕的棉被,但他們別無選擇,只能繼續在這裏生活。」水災過後容易滋生蚊蟲,而當地醫院運作亦受水災影響,「很多醫療用品都浸壞了,但這所醫院需要服務區內千多戶家庭,因此我們分別提供防控蟲媒疾病的物資,也協助重建當地的醫院實驗室,幫助恢復當地如血液檢查、登革熱檢測等服務。」

●樂怡與團隊實地走訪瓦努阿圖村莊,深入了解社區防災及公共衞生的需求。 受訪者供圖

去年12月,太平洋島國瓦努阿圖發生了7.3級地震,造成多幢建築物和基礎設施損毀,無數居民的家園遭到摧毀,電力與水源中斷,通訊網絡癱瘓。「今年2月我首次到訪當地,仍然看到很多災後痕跡,甚至當地可比中環的商貿重鎮,都因地震而停止運作,直至4月才逐漸恢復。」

災民對危機「麻木」亟待援

當地長期存在風災及地震風險,尤其大地震過後,當地發生多次不同程度的餘震,「我們在當地辦公室開會期間,突然感到搖晃,腦海第一下想到的,是以往看電視教的躲在桌子下,實際嘗試後卻發覺拉不動椅子,只好靠在牆邊,踎下身子靜待地震平息。」

樂怡回想到該次餘震,歷時約十多秒,當時卻感覺相當漫長,「停下來的瞬間,我們立刻跑到戶外,大家都緊張得身水身汗,不斷喘氣。」到回過神來,樂怡第一眼看到的,卻是早已對地震習以為常的民眾,「他們都望着驚惶失措的我們,這是讓我首次體會地震是如此可怕的一刻,卻是他們經常面對的『日常』。」後來當地人告訴她,連續數天都有類似的搖晃,晚上被震醒亦不足為奇,這更讓她明白支援當地人避災的迫切性。

共享基金會團隊其後到當地村落派發天災備用物資包,包括應急保溫毯、電筒、急救包、萬用軍刀、水瓶、藥盒等約20種物資,樂怡從設計物資包的配備、與村民講解溝通,以至派發物資包,均全程參與,「與村民們保持溝通,聆聽他們的感受和需要,確保物資都是他們實際所需,並且親手交到對方手中。看到他們滿足的笑容,彼此建立互信關係,令我感覺這份工作非常有意義!」

助人非僅「交付物資」 交心促進相互成長

「瓦努阿圖是群島國家,不少村民住得比較偏遠,一旦遇上災難,他們很需要能接收政府訊息的工具。因此我們的物資包準備了一個特別的收音機,考慮到災後有可能失去電力供應,所以它不但可以入電池,亦可經太陽能或手搖發電,並且具備照明功能,必要時可用來求救。」樂怡跟記者仔細講解天災備用物資包內各種物資的功能和背後考量,原來有不少巧思和點子,都是通過跟當地村民溝通得來。

多次入村交流 明瞭受助者所需

除了收音機外,萬用軍刀也是最受村民歡迎的物資之一。「以往大家都可能聽過一些例子,不同單位於災後積極提供罐頭食物援助,卻忽視了災民根本沒有工具打開。」樂怡多次強調,設計物資包的首要條件在於配合當地需要,過程曾多次入村舉行講座,漸漸也跟村民們建立互信。

「第一次入村時,村長對我們的態度不太友善,但直至第二次、第三次……漸漸就變得熱情起來。熟絡後,村長跟我們說,他很意外看見我們再三回來,願意建立關係。只因過去太多機構,都只來一次,放下物資就再也不見。」她說。

今年4月,樂怡帶同基金會的青年大使們,正式開展派發物資包的工作,預計可在7月底前完成約五千多戶的目標。「現場就像嘉年華一樣,我們的學生會準備小話劇,教導村民如何使用避災包的各類物資,過程還會幫他們拍照,準備身份證副本等,放到物資包內以備不時之需。」

樂怡提到的青年大使,來自去年11月起開展的「共享基金會青年大使」計劃,由不同大學及中學學生組成,他們會參與一系列人道援助訓練及活動。「我覺得香港有很多年輕人都充滿熱心和熱誠,報名參加這類活動,投身其中,才會了解人道救援工作的實際內容,以及是否適合自己。」

談到人道救援工作的理想與現實,樂怡笑言,派物資、幫助他人只是其中「亮麗」的一面,背後還有大量準備事項需要打點,「例如統計每家每戶的人口,當地人只能以手寫單記錄,我們就要將它逐一輸入電腦,又例如整理物資包,有些物品只能在當地購置,我們要逐件放到每一個包中。」

她記得有一次由於村落供電不穩,團隊要自行運送發電機入村,車輛走到半途,司機才告知前方路面顛簸,發電機的重量會壓壞車子,只得折返再想辦法,「過程總是會有不同情況發生,學生們經過親身參與,就會明白這份工作背後需要很多努力,才能讓計劃得以實行。」

樂怡坦言,從事人道救援工作往往都要深入偏遠村落,環境普遍較差,「我未做這份工作之前,十分怕蟲,驚污糟,從小到大家人都笑我有潔癖。每次外出旅行,我都要將洗手盆、廁所等抹幾次才會安心。」她尤其記得在老撾的一個項目點,住宿房間滿是蟋蟀,枕頭還發現蜘蛛,幾經辛苦嘗試休息,突然又有蟋蟀跌在身上,令她立刻驚醒。「一開始我也不知怎麽辦,難道要望住小蟲眼光光過一晚?但漸漸我覺得,其實這也是當地人的生活,他們能夠適應,我都可以。」

樂怡認為,選擇參與人道援助工作時,首要條件是要確切認識並了解當地的真實情況,「只有我們都一齊去面對,才會了解他們的真切需要。」

責任編輯: 何雪沫

第十一批援藏和第六批援青干部人才赴西藏青海工作

2025-07-27

从海外农场到中国餐桌 外资“看家好物”紧跟中国消费需求收获机遇

2025-07-27

68.1%、40.9%、72.8%,利润增长!“AI+”“数字+”助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速跑”

2025-07-27

航行警告!渤海海峡黄海北部执行军事任务

2025-07-27

阿尔及利亚东北部发生交通事故 已致3死41伤

2025-07-27

美媒:NASA拟裁减数千名员工,专家警告“或失去最优秀人才”

2025-07-27

泰媒:泰空军出动战机摧毁柬方两处军事目标

2025-07-27

“运动无碍,融合有爱”——特殊儿童体育友好倡议发布

2025-07-27

超50摄氏度 土耳其一地高温创纪录

2025-07-27

清积水、喷药剂,广东多地党政领导在防蚊灭蚊中与市民并肩作战

2025-07-27

水利部针对北京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2025-07-27

2025年上半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14%

2025-07-27

水利部针对北京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2025-07-27

(有片)120位市民出席諮詢會 李家超稱給予他很多啟發性建議

2025-07-27

13个站点刷新历史极值!本轮华北强降水为何极端性显著?

2025-07-27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预警:大部分地区存在农作物渍涝灾害风险

2025-07-27

(有片)多個民間組織和民建聯抗議英國政府蓄意抹黑香港國安法

2025-07-27

粮食有增产 企业能增收 合作在深化——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观察

2025-07-27

6月工业数据解读:制造业改善明显 新动能持续释放

2025-07-27

四屍命案│3母子被割頸身有刀傷 男死者患情緒病憂未能照顧家人

2025-07-27

神二十乘组签收“太空快递”后:多领域实验与站务管理齐推进

2025-07-27

乡村游火爆:最美农村路成“最火打卡地” 释放暑期消费活力

2025-07-27

航线加密运力提升 西北暑期航空市场持续火热

2025-07-27

首屆『唱好祖國、唱好灣區』港澳公務員歌唱比賽2025 順利在維港舉行

2025-07-27

“高铁+旅游”深度融合:特色专列助力暑期乡村游市场升温

2025-07-27

四屍命案│情緒病難靠個人意志克服 專家:及時醫治可完全康復

2025-07-27

“叫应”机制打通预警落地“最后一公里” 多地精准防灾实现“零伤亡”

2025-07-27

(有片)民間團體辨大型社區墟市「香港墟市節2024-2025」 冀政府支援恆常社區墟市

2025-07-27

夏日美食图鉴:从田野到餐桌 这些独特食材变身消暑美味

2025-07-27

香港特區政府強烈反對美西方官員政客抹黑警方依法執法言論

2025-07-27

夏日丰收季:特色农业结硕果 乡村振兴添活力

2025-07-27

有一种震撼叫逢山开路!空中俯瞰世界第一高桥 感受何为“开山”

2025-07-27

“丹娜丝”重创台南2万户 修缮告急重建漫长

2025-07-27

“大罢免”首轮投票国民党完胜 台舆论指展现民意对民进党当局愤怒不满

2025-07-27

台湾劳动党:“大罢免”投票结果是对滥权专政的集体反击

2025-07-27

麻六记酸辣粉被曝发霉,“气味刺鼻”!多地门店紧急下架

2025-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