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在这份成绩单中,新旧动能转换的成效显著。
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对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攀升,传统产业也在转型中焕发出更强韧性。那么动能转换在实践中如何发力?如何让新兴产业“立得住”、传统产业“稳得住”呢?跟随记者去看一看。
总台央视记者 孙超:我现在是在杭州市萧山区一处飞机维修拆解中心,我身后这架已经退役的客机正在经历一场“绿色重生”,现场有技术人员正在对它进行拆解回收再利用,像这样一架飞机上,能拆解下来并且重新投入使用的零部件就有3000多个。
负责人告诉记者,飞机拆解不是简单的“卖废铁”,而是一个融合精密技术、严苛标准和高附加值的产业。这架有着22年机龄的客机,目前已经拆解了60%,拆解下来的每一个零部件都将经历严格的评估、检测、维修、翻新和适航认证,最终作为可靠的“周转件”进入全球二手航材市场,并可能在其他飞机上延续生命,创造二次价值。画面上这个刚刚拆解下来的飞行数据记录仪,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黑匣子”,经过检测、翻修和认证后,还可以卖到5000美元左右。
据了解,我国民航运输规模居全球第二,目前在运行的民航运输飞机数量在4390多架,未来10年,我国将迎来民航运输飞机的退役高峰期。当前,我国飞机拆解再制造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在这个飞机维修拆解中心旁边,正在建设飞机发动机再制造中心,这个项目建设完成后,将进一步完善航空产业链生态,实现从传统航空运输业务向航空高端智造与循环经济服务商跃升。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在高技术产业投资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6.3%。
在新动能在积聚的同时,旧动能也在持续更新。
总台央视记者 孙超:我现在是在山东日照一家钢铁企业的生产园区,大家可以看到,在我右手边是一座580立方米的小高炉,已经停止生产并即将拆除,而就在它旁边是两座刚刚建成并投产的3000立方米的大高炉。由小高炉置换成大高炉,也是当前钢铁行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一步。
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铁前事业部管控中心主任丰诚介绍,8座3000立方米的高炉完全建成后,他们的炼铁产能在2000万吨,生产质效大幅提高,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减少了60%。而这不是简单的以大换小,更是技术的迭代升级。目前这家钢铁企业搭配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大数据算法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全流程智能化改造。
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升级最终体现在产品上。在企业的无头带钢生产线上,190米长的设备串联起了连铸机与轧机,钢水7分钟就可以轧制成钢卷。这条生产线能轧制最薄为0.6毫米厚的带钢,由于其高强度、轻量化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和集装箱制造等领域。
工业领域的新旧动能转换离不开政策的支撑,其中“两新”,即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通过精准的政策设计和资源配置,既激活传统产业技改潜力,又培育新兴产业增长极。截至目前,今年用于设备更新的2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中,1730亿元资金已安排到16个领域约7500个项目。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 袁剑琴:“两新”政策将从短期刺激工具升级为长期动能转换引擎。传统产业主要聚焦旧动能“更新”,要通过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重塑生产流程,通过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淘汰高耗能设备,实现优质产能置换;新兴产业聚焦新动能“育新”,推动形成“资源循环-低碳生产-高附加值”的新产业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