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第十三屆內地與港澳法律研討會首度在香港舉行,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在今日(21日)的開幕禮致辭時指,今屆研討會以「錨定『一點兩地』全新定位,以高質量法治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主題,匯聚內地、香港和澳門三地的官員、法律學者和法律及爭議解決業界,探討立法協同、數據治理、知識產權及金融糾紛四個範疇的議題。而今屆是律政司自2019年加入成為內地與港澳法律研討會的其中一個主辦單位後,首次在香港舉辦研討會,意義重大。
林定國指,習近平主席於2023年到廣東調研時賦予粵港澳大灣區「一點兩地」的全新新戰略定位,「要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圍繞「一點兩地」戰略定位持續推進大灣區建設,需要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把規則、機制優勢轉化為建設大灣區的強大動能。
他續指,港澳大灣區具有「一國、兩制、三法域」的獨特優勢,國際上沒有先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建設成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律政司一直致力發揮香港作為國家唯一一個普通法司法管轄區以及提供高質量、跨法域的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的優勢,助力大灣區法治建設。
林定國相信,粵港澳三地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將持續把「制度之異」轉化為「制度之利」。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以來,法律部門和業界持續深化合作,推進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在法律和爭議解決方面取得顯著進展。律政司去年4月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建設行動綱領》,積極推進機制對接、規則銜接以及人才連接,努力實現灣區法治建設的「硬聯通」、「軟聯通」,在大灣區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
在規則銜接方面,今年2月推出的「港資港法」及「港資港仲裁」兩項措施,讓港資企業能更自由地選擇香港法律和仲裁地。人才方面,現已有超過580名大灣區律師能在內地九市處理內地法律的民商事事務,為大灣區企業「走出去」和外國企業「走進來」,提供專業法律服務,促進三地法律服務市場的融合。
此外,內地與港澳分別簽署了多項民商事司法協助安排,涵蓋送達、取證、執行判決、仲裁程序等方面,大大提升了跨境法律糾紛解决的效率和成功率。這些成果為大灣區在未來更緊密的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法學會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會長景漢朝發言時強調,粵港澳大灣區法學法律界要以開放包容的姿態,面向國際社會講好中國法治故事,講好「一國兩制」的故事,將中國法治建設的生動實踐轉化為世界讀懂中國的金鑰匙。
通過今次研討會深入交流討論,相信可以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為三地法律合作開闢更廣闊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