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品牌建设是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发展、提升党建工作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委员会(简称“资环所党委”)扎实开展党建品牌建设工作。2024年,完成了所党委和党支部党建品牌建设,形成“1+6”品牌矩阵。资环所党委通过党建品牌赋能,创新方式方法,有力推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以高质量党建促进事业高质量发展。资环所“1+6”党建品牌矩阵。
与所徽所训融合,着力提升干事创业氛围
为突出单位特色、树立实干导向,2018年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中,资环所确定所徽标识为圆环造型,中心为双手托举山水,所训为“为者常成 行者常至”。所党委党建品牌沿用所徽的圆环和山,增加了麦穗和俯身田地辛苦劳作者的设计,名称定为“躬身沃土 匠心筑绿”,注重奋进过程,强调路径和方法,通过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脚踏实地,躬身力行,积极创新,最终实现“常成常至”的结果。在所公众号并列设置“所徽所训”“党建品牌”专栏,制作双面工作桌牌一并展示。
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在所网站开设“弘扬科学家精神”专栏,组织职工参观“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与党同心 星耀齐鲁”科学家精神等主题展览,将科学家精神、院“165精神”的再学习再贯彻纳入所党委、各党支部和青年小组的学习重点,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积极主动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提升思想境界、构筑精神高地。及时总结凝练在科研创新、推广服务中的典型成效和典型人物,2024年以来,在中央、省级媒体宣传报道百余次。搭建平台凝心聚力,制定并落实每周体育锻炼、每季度健步走的制度,积极举办迎春喜乐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组织职工积极参加院运动会、歌咏比赛等活动,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连续四年获院考核优秀奖,在职党支部全部达到过硬党支部标准。
组织党员职工赴省档案馆参观“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中国共产党山东历史展览”。
与主责主业融合,着力提升事业发展成效
资环所党委牢固树立并践行“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科研”的工作理念,进一步明确党建工作的引领保障定位,根据事业发展现状和科研工作实际,每年确定2-3项重点任务重点突破,避免大而全、泛而散,引导广大科研人员脚踏实地、心无旁骛搞科研。
品牌建设结合研究所事业发展实际,明确耕地保护(沃土)和绿色发展(筑绿)两条主线,整合多个学科力量,积极开展耐盐品种筛选、耕地质量和产能提升、绿色肥料创制、生态农业技术等研究,着力推动土壤质量提升、水肥资源高效、农业高产稳产相协调。全力推进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土壤质量济南观测实验站建设,服务支撑国家和省农业重大发展战略。
2024年,立项科研项目较2023年增长56.3%,立项国拨经费增长54.7%;成果转化签订合同数量增长16.1%,到账金额增长47.1%;获科技奖励5项,其中第一党支部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荣获2024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主推技术1项、省主推技术4项;新上“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人才效能提升示范平台”1个、省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人,1人入选省政府特殊津贴。
第一党支部主持的成果“典型农业有机废弃物分质-多元-保碳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2024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与业务工作融合,着力提升服务“三农”水平
资环所党委注重把握和发挥职责优势,找准党建业务融合的切入点,推动党建与业务双促进、双提升。落实主体责任,结合所例会,建立党建工作“月调度”“月提醒”机制,实行党建业务同调度同部署。积极落实“支部建在创新团队上”,团队负责人任党支部书记,加强“双带头人”培养。
开展“科技提升美好生活”“双报到”志愿服务活动。
通过党建业务融合,各党支部组织开展“科技提升美好生活”“双报到”志愿服务、青年联学联建等活动,与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育种学科党支部开展了高水平论文撰写及基金申请培训、与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生态系教职工党支部开展了无土栽培技术交流、与蒙阴县桃墟镇党支部开展技术需求对接等联学共建活动,引导党员在活动中执旗帜、亮身份、当先锋。
第二党支部到郓城县韩庙胡庄村进行生产指导。
提升服务质效,围绕耕地质量和产能提升、绿色肥料创制、生态农业技术等,2024年以来,各党支部组织科研人员在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及枣庄、临沂、菏泽、潍坊、东营等地区举办田间观摩及培训等91场次,培训农户2988名。推广各类新技术新成果60余项次,精准服务新型经营主体36家,培训指导乡村人才5000人次。第一党支部与莘县农业局土肥站联合开展农业有机废弃物高效堆肥和应用技术研究,形成了适合当地的废弃物堆肥技术和有机替代技术,年均处理施用粪肥近4万吨(折干),减少化肥施用2千多吨。
作者:李才林 高新昊